融慧论坛
关爱留守学生的浅尝体会 ➦刘 勇 军
发布时间:2020-05-13

 经过半年的接触了解,我班上还是有许多的留守学生,这在开始让我很是头疼,经过半年的成长与前辈老师的交流,我对“留守学生”的现状进行了调查、分析,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,以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学会了给他们更好方式的爱。

 一、留守学生现状分析

 1.学习较差。一方面,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;另一方面,监护人对留守学生学习过问过少。

 2.性格缺陷。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,回家次数较少,与留守子女联系少,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。而留守学生正处于情感、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,长期与父母分离,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、自卑、悲观、孤僻。

 3.缺乏亲情。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学生造成亲情欠缺,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。由于父母不在身边,留守学生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,往往焦虑紧张,缺乏安全感,人际交往能力较差。

 4.行为偏差。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,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,自律能力很差。由于父母不在身边,学生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,只要不犯大错,监护人对孩子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。

 二、用心关爱留守学生

 1.深入调查,建立“留守学生”档案。要对“留守学生”进行深入调查,摸清“留守学生”基本情况,全面掌握“留守学生”的数量、家庭状况(包括父母在外的通讯地址、电话)、家里代管监护人情况。 认真分析“留守学生”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,建立“留守学生”辅导档案,对“留守学生”的心理品质、学习行为、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进行详尽记载。教师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,以便及时联系。同时,并适时根据本班学生变动情况,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。通过这种方式,有效建立起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渠道,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。

 2.关住“留守学生”的心理健康。“留守学生”心理健康问题是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的严重问题,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,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,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,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。留守儿童一般内向、 自卑、敏感,性格比较脆弱。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,经常往家里寄钱,经常给孩子钱,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,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、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。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、孤僻、暴躁、蛮横。针对这一特点,我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,放一些农民工在外打工的视频,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,体会父母的不易,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,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得更好。并一对一开展心理疏导活动,解答他们的疑惑。

 3.直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桥梁。这些学生对父母的思念和期盼是任何亲情都无法替代的,我教育他们利用电话,架设起 与父母沟通的桥梁,并把它转化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一个载体,我做到定期和学生父母联系,向他们直接反映儿童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,让他们虽在千里之外,也不能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,并能参与到对子女的教育之中,与他们协商务必每月和学生通一次电话,向学生直接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,鼓励他们努力向上,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一直关爱着自己,父母一直在自己的身边,产生自信心,同时也可以减少和预防他们不良行为的发生。

 4.寻找机会,多表扬。缺少亲情,缺少关爱,缺乏督促,很容易使留守学生们变成了“问题学生”。但留守学生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。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学生,发现他们的优点。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,部分留守学生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,较强的劳动观念,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。要珍视留守学生的这些特质,利用一切契机激励、表扬他们,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。

 5.从身边关爱。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。农村大多数留守学生,都是由爷爷、奶奶监护,他们自己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。在班级中,营造“以讲卫生为荣,不讲卫生为耻”的氛園。首先,教师要为人师表。教师的形象及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,身体力行,要一边教他们怎么做,一边帮他们打扫卫生。教师走进教室,看到地面上有纸屑,应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桶。久而久之,教师的行为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。

 总之,关爱留守学生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。教师的重视是极其关键的,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,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更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,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,同样的阳光,同样的色彩,同样的精彩,成长为对国家、对社会有用之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