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概况
学校简介
大英县蓬莱中学历史源革
发布时间:2020-04-02

大英县蓬莱中学历史源革

回顾大英县蓬莱中学五十多年历程,如同解读一部内涵厚重的历史,一部催人深思,但催人奋进的创业史、奋斗史。

蓬莱镇民办初级中学(1962年秋——1985

1962年秋,在蓬莱镇丰盛街靖天宫正式建校,并将1960年开办的蓬莱镇民办小学由老鸡市迁入,学校定名为蓬莱镇民办初级中学(简称蓬莱民中)。当时,学校有初中班两个,学生105人,加上合并到校的蓬莱镇民办小学共有8个教学班,学生338人,教职工12人。建校之初,学校办学条件极为艰苦,仅有一座破庙宇、四张八仙桌、一副乒乓台。

1964年,蓬溪县县委将凉湾农场27亩田土划拨到我校做科研基地。学校办农场、建砖厂、种田、种菜、养猪、打工,创收节支,勤俭建校。

1965年,学校向半农(工)半读过渡,招收三个农科班,一个医科班,整个学校实行五一一制,即每周五天上课,一天劳动,一天休息。

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,正常的教学秩序遭到严重破坏,教学工作被迫终止,大部分民师安排到其他行业工作,少数民师返回农村,学校瘫痪。

蓬莱民中从1962年下期至1966年下期,共招收三年制初中12个班,学生累计688名。

19699月,蓬莱民中并入蓬莱小学成为代帽初中班,校址迁往黑神庙(蓬莱小学一院)。

1970年上期,蓬莱小学开始招收初中生,招收6个班,初中班实行两年制。

1971年,第一批初中两年制学生毕业,凡年满16周岁的全部动员下乡,不向上一级学校推荐。

1972年,因两年制初中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未达到规定的下乡年龄,学校改两年制为三年制,改春季招生为秋季招生。

1973年下期,初中已发展到8个班,学生400人,代帽初中班的形式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,初中和小学分开,领导各一套班子、教师各一套人马,财经和后勤统一管理,均在蓬莱小学党支部的领导下进行工作。同年,工人阶级宣传队进驻蓬莱小学。

蓬莱小学初中班从1970年上期到1974年上期,共招收两年制、三年制初中班19个,累计招生1005人。

1974年,恢复蓬莱镇民办初级中学建制,但仍由蓬莱小学党支部和驻校工宣队统一领导。招生取消文化考试。

1975年,学校实行两办两挂(即厂矿办学、社队办学,厂校挂钩,校队挂钩),蓬莱民中与蓬莱机械厂挂钩,学生到该厂学工;与红旗公社的罗家沟、唐家湾挂钩,学生到该队学农。

1977年,恢复了招生文化考试制度,同时,知青下乡运动划上了句号。

1979年,工宣队撤出学校。

1983年下期,学校单独建立党支部,与蓬莱小学的财务分开,独立核算,开始建立账号和会计档案。

蓬莱民中自1974年恢复起至1985年上期止,共招收三年制初中班51个,累计招生2608人。

四川省蓬溪县蓬莱初级中学(1986年——2002年

1986年,县府办(8654号文,改蓬溪县蓬莱镇民办初级中学四川省蓬溪县蓬莱初级中学(简称蓬莱初中)。

蓬莱初中自1986年至1992年,共招收三年制初中班28个,累计学生1166人。

1992年学校投资110万元建成拥有24个教室、5个实验室、11个办公室、总建筑面积达3700平方米的功能完善、设施齐备的综合教学大楼。

1996年和1997年学校又相继自筹资金170余万元修建了两幢总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宿舍楼,之后投入25万元修建20余个临街门面,花10万元将校门修茸一新。

蓬莱初中自1992年至2002年,共招收三年制初中班52个,累计学生近4000人。

四川省大英中学蓬莱分校(2002年秋——2011年春)

2002年秋,蓬莱初中并入大英中学改名为大英中学蓬莱分校,校址在书院街。

20066月学校迁入现校区(交通下街159号),学校人、财、物独立运行,和大英中学脱立开来,但仍使用大英中学蓬莱分校的校名。

大英中学蓬莱分校从2002年至2011年,共招收三年制初中班108个,累计学生近7000人。

大英县蓬莱中学(2011年秋至今

20118月,原四川省大英中学蓬莱分校正式更名为“大英县蓬莱中学”,成为大英县城唯一一所单设初级中学。20138月,为缓解县城小学办学压力,发展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。学校现设教学班70个,有学生4000余人,教职工205人。